变了!租赁准则的妙用
一、租赁准则修订的原因
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发展,租赁市场的交易也日趋复杂。我国的租赁准则因存在两种迥异的租赁会计模型,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对于融资租赁,承租人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租入资产和相关负债;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在利润表中列示相关费用,承租人据此以两种方式列报。
正因为此,旧租赁准则下财务报表未全面反映因租赁交易取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为实务中构建交易以符合特定类型租赁提供了动机和机会。同时和国际上施行的租赁准则存在差异,降低了中外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为了保证承租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增加报表的透明度,降低风险业务的滋生,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新的租赁准则应运而生。
二、新旧准则的差别
1、两者定义基本相同,新准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明确了一方让渡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的行为即为租赁。
2、新准则取消承租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分类,要求对所有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采用完全相同的账务处理。
3、新租赁准则规定发生租赁变更时,针对承租人是否将行使续租选择权、购买选择权或不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有了明确的指引。
4、新租赁准则要求出租人增加披露相关租赁收入及未折现租赁收款额等信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三、对财务数据的影响
新准则取消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采用单一的会计处理模式,规定承租人将满足租赁定义的资产纳入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的“使用权资产”项目,将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纳入资产负债表中的“租赁负债”项目。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同时对租赁负债计提利息。
举个例子,假设一家公司每年年初支付的房屋租赁费用100万元,签订了5年期的合同,原先的做法是每年直接确认管理费用100万元,共确认5年。新准则调整之后,需要先把每年支付的100万按照的内含报酬率或者承租企业的增量借款利率进行折现至当期,假设折现率为5%,折现之后的价值即为454.59万元,以此确认为使用权资产的入账价值。由于是年初支付租赁负债应确认454.59万-100万元=354.59万元。通过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两边列示,导致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金额为90.92万元,以租赁负债为基础确认利息费用,每期计算的金额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旧准则影响损益的金额均为500万元,但是每年的金额却不尽相同,旧准则每年费用均衡列支,而新准则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前期承担了比较高的财务费用。总体来说,新准则将导致企业的营业利润前降后升,因此对近几年成立的企业来说,初始年份的报表数据会承担较大压力,叠加疫情的反复影响,初创企业频频受创。
四、实际运用与思考
铁林资本在新准则颁布之后,遵循财政部要求,自2021年起正式在会计核算中实施了新租赁准则,结合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与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于2022年1月出具了审计报告,高效地推动了新租赁准则的落地。
由于新租赁准则的变更具有普适性,所以大部分企业2021年的财务数据发生了变化。短期来看,受到利息部分前高后低的影响,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将导致企业在实施当期的利润出现下滑;但从长期来看,现阶段的亏损可以在未来逐渐得到缓释;另外税务局配套出台的修订方案也旨在解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相关营运数据的担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会成为困扰企业后续发展的因素。
同时,铁林资本也灵活运用新旧准则的差异为合作方的后续经营活动提前布局和整体规划,量身定制相应的资管方案,匹配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和对接渠道。站在为客户制定融资方案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以直接租赁或售后回租的方式,更能够提高资金的流动率和扩大企业的规模,因为租赁或者购置两种行为均列报资产,租赁会提高总资产规模。虽然直接租赁在前期增加的费用扩大了经营压力,使资产负债率提高,对企业的再融资存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为租赁后期的盈利增长速度奠定了基础;而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购置资产,实际是将流动资金转为固定资产,属于资产流动性的转移,并不影响总资产规模。总体来说,企业通过租赁加快了扩张速度,维稳了标的资产价格,也缓解了资金压力。
新租赁准则的实操仅是零光片羽,铁林资本将从优化企业运营管理、定制咨询服务方案、整合行业内外资源、积极助推产业升级等各个方面为合作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